咨询热线
18702107862
ARTICLE/ 技术文章
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配电房电力综合监控的系统架构:传感器、边缘计算与云平台协同

配电房电力综合监控的系统架构:传感器、边缘计算与云平台协同

更新时间:2025-09-01浏览:8次
  配电房电力综合监控系统是保障电力稳定运行的“智慧大脑”,其高效运作依赖于传感器、边缘计算与云平台的三层协同架构,通过数据采集、实时处理与智能分析,实现对配电房环境、设备状态及电力参数的全面监测与管控。
 
  一、传感器层:精准感知电力运行“脉搏”
 
  传感器是系统的“神经末梢”,负责采集配电房内各类关键数据。常见的传感器包括:
 
  •电力参数传感器(如电流互感器、电压传感器、功率监测模块),实时监测电压、电流、功率因数、频率等核心电参量;
 
  •环境传感器(温湿度传感器、漏水检测器、烟雾传感器),用于监控配电房环境状态,预防高温、潮湿或漏水引发的设备故障;
 
  •设备状态传感器(断路器分合闸状态监测、局放传感器、变压器油温传感器),直接反馈开关柜、变压器等关键设备的运行健康状况。
 
  这些传感器通过有线(如RS485、CAN总线)或无线(如LoRa、ZigBee)方式将数据传输至边缘计算单元,确保信息采集的实时性与准确性。
 
  二、边缘计算层:本地化实时处理与预分析
 
  边缘计算单元是系统的“中场枢纽”,部署于配电房本地,承担数据预处理与即时决策职能。其核心功能包括:
 
  •数据清洗与过滤:剔除传感器传来的冗余或异常值(如瞬时电流尖峰),保留有效数据以降低云端负载;
 
  •实时告警触发:基于预设阈值(如温度超过40℃、电压偏差>5%)快速判断异常,通过本地声光报警或短信通知运维人员,响应速度可达毫秒级;
 
  •轻量级分析:对高频数据(如每秒采集的电流波形)进行初步趋势分析(如负载波动规律),减少需上传至云端的数据量,提升整体效率。
 
  边缘计算的本地化处理能力,解决了传统“云中心依赖”模式下的网络延迟与实时性问题,确保关键故障“秒级响应”。

 


 
  三、云平台层:全局管理与智能决策
 
  云平台是系统的“智慧中枢”,汇聚所有配电房的边缘计算数据,提供可视化监控、大数据分析与远程管控服务。其核心能力包括:
 
  •多配电房集中管理:通过GIS地图展示各站点实时状态,支持远程切换监控画面,便于运维人员统筹调度;
 
  •深度数据分析:基于历史数据训练AI模型,预测设备故障(如变压器绝缘老化趋势)、优化负载分配(如根据峰谷用电调整配电策略);
 
  •远程控制与运维:支持对断路器、空调等设备的远程操作(如分合闸、温控调节),并结合数字孪生技术模拟故障场景,辅助制定应急预案。
 
  云平台的引入,使配电房监控从“被动响应”转向“主动预防”,大幅提升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。
 
        配电房电力综合监控的传感器、边缘计算与云平台的协同架构,构建了“精准感知—实时处理—全局智能”的完整闭环。这一架构不仅解决了传统配电监控中数据孤岛、响应滞后等问题,更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高可靠性、低碳化运维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
联系电话:
021-69156252

微信扫一扫